您好,欢迎来到易教网社区登录 | 注册 中考 | 高考 | 奥数 | 英语 | 作文 | 幼教 | 家教  
 
 当前位置:幼教网 >> 成长故事 > 上海11—18%的孩子心理有病 孩子怎会心理生病 请输入关键字:

上海11—18%的孩子心理有病 孩子怎会心理生病

http://www.yiyoujiao.com - 发布时间:2009-07-17 - 所在栏目: 成长故事
[p]  孩子是一面镜子,他们用眼睛注视着社会的每个角落,模仿着身边每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言行举止,然后把自己当道具,将一个又一个社会故事浓缩、概括,并表演出来。今天,当医生告诉我们上海有11——18%的孩子有心理疾病时,整个社会是否该静下心来,听听他们的故事,仔细看一看在这些“镜子”里有没有我们的影子……[br][br] 外来务工者子女心理失衡[br][br] 案例:他为什么打同学?[br][br] 小强的父母从安徽来到上海,辛勤工作了几年,终于在上海站住了脚。为了让小强得到最好的教育,父母俩没有让小强去上民工子弟学校,而是将他千方百计送进了一所本地小学。没想到,小强读到二年级时,就开始与同学们频繁打架。老师建议小强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。心理医生!父母俩愣住了,在安徽他们从没有听说过这种医生,更不知道小强为什么得了这种怪病?[br][br] 直到进入了心理治疗室,父母方恍然大悟。小强一口气问了医生一大堆问题:为什么我在路边的小房子里,同学们都能住高房子?为什么我爸爸和同学爸爸都是在上班,我爸爸赚的钱却很少?为什么同学们都要叫我“民工”?为什么他们不到我家去玩,也不请我到他们家去玩?我到底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?反正,我现在看到上海同学高兴,就想打他们![br][br] 案例:她跟着妈妈倒车票[br][br] 芳芳5岁,从江苏来,可她却是个让妈妈头痛的姑娘,她几乎每天都在撒谎。妈妈带着她去看病,医生的第一个问题却是:“你是做什么工作的?”“我在火车站做车票生意的。”妈妈有点心虚地回答着。医生将妈妈请了出去,独自与芳芳交谈,却发现芳芳对妈妈的工作非常骄傲。“我妈妈每天都在火车站卖车票,我是帮手,会抬价。现在,我一个人就可以把50元的票卖给人家80元。”“卖票很简单的,我只要小声说话,然后骗骗他们,就可以了。”“我现在帮家里赚了很多钱……”[br][br] 当医生将这些话转告母亲时,这位母亲语塞了,过了一会儿,她说:“我们也是为了生存,没有办法呀!”[br][br] 医生评述:1985年外地患儿约占全年患儿的7.0%,自1994年外地患儿呈增加趋势,1997年以后增长最快,从1999年起,这一比例超过了10%,近年更高达12%,是1986年的4倍。外来务工者的子女由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,成年人群体之间的文化、观念冲突,让孩子生长在一个不平等的心理环境中。此外,一部分外来务工者生存环境恶劣,孩子耳濡目染,如不及时引导,小问题将成为大麻烦、大隐患。[br][br] 物质成瘾[br][br] 案例:她拿着啤酒瓶看病[br][br] 11岁的慧慧第一次进心理咨询中心时,手上端着一瓶啤酒,反戴帽,穿背心宽腿裤,一副Hiphoper(嘻哈一族)的打扮。父亲跟着她后面,手里也捧着3瓶啤酒。与医生面对面坐下后,慧慧的第一句话是:“医生,你喝不喝酒?”[br][br] 慧慧爱酒的理由一开始很简单,她和两个女同学都迷上了一个歌星,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位歌星,她们就会聚在一起庆祝,酒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。喝着喝着,她们发现有一群男生和她们一样爱喝酒,于是两个团体合二为一,经常聚会。时间一长,他们开始寻找刺激,由男孩将小区内的宠物犬诱出,然后大家集体虐打狗,听狗的惨叫。慧慧一步步偏离正轨,结伙、虐畜,她正离犯罪越来越近。父母看不下去了,逼着她看医生,慧慧的交换条件就是买5瓶啤酒,到咨询中心时,慧慧已经干了一瓶。[br][br] 案例:1岁的网虫[br][br] 谁都不敢相信,今年才1岁的刚刚,却是上海最小的“网虫”。他刚学会叫“爸爸、妈妈”,他一个字也不识,却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泡在电脑前面。在他的世界里,小手只要碰一碰鼠标,就会有新的图画出现,电脑里的东西总是在变,五颜六色,特别新奇。年轻的父母看不下去了,强行将电脑关上,刚刚就哭闹不停。不得已,他们向医生求救了。经过询问,医生发现,原来刚刚的爸爸就是一个电脑成瘾的人,刚刚一生下来,爸爸就把他抱在膝盖上,看着他上网、玩游戏。时间一久,刚刚就“遗传”了爸爸的电脑瘾,产生了依赖性,成了一个小网虫。[br][br] 第一代学习电脑的人,升格当上了父母。于是,电脑瘾有了“遗传基因”。婴幼期(0——3岁)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里程碑,此时获得的资讯将是认知发展的基础,可年轻的父母却过早、盲目地将成人游戏传授给孩子。[br][br] 医生评述:为什么11岁的孩子可以轻易买到酒?为什么1岁的孩子就让他碰电脑?为什么媒体造就了一个个虚无的偶像?在儿少心理疾病中,物质成瘾的现象越来越多。网络虚拟的美好、媒体的造星运动、儿童社会规范制度的空白,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了正常的人生轨迹。[br][br] 据统计,1985年时,儿童期(6——10岁)发病患儿最多,约占77.4%,由1985年的91.0%逐年下降至46.5%,少年期(11——18岁)患儿逐年增加,已占15.3%;1992年起更是出现了婴幼期(0——3岁)的患儿。[br][br] 亲子冲突日益激烈[br][br] 案例:他求法官劝父母离婚[br][br] 雷雷今年读高三,年初的时候,他一个人跑到法院,请求一名法官为他的父母办离婚。法官原以为他父母感情破裂,没想到却听到了这么一个奇特的故事:雷雷初二考试考了年级第一,父亲奖励他一台电脑。到了高二,父母开始管制他无节制地上网。渐渐地,雷雷对父母的联手管教开始不耐烦,他想自己不需要父母,只要其中一个给他做饭就行了,最好是母亲。于是,他走进了法院,告诉法官自己要跟妈妈。父母得知,心痛不已,却找不到好办法扭转这种局面。雷雷的反抗却越演越烈,拒绝参加会考,他失去了高考的资格。可是,到了高考的时候,他又想考大学了,并扬言不让他高考,就杀了父母。[br][br] 案例:勤俭教育让女儿不再乖[br][br] 娇娇是个乖女儿,非常听话。娇娇的爸爸年轻时曾经被下放农村,他知道什么是苦,什么是穷,为了让娇娇更珍惜现在的生活,他决定搞一次勤俭持家教育:5元钱在豫园过一天。去的路上,父女俩用了2元钱乘公交车;渴了,两人就买一杯2角的茶喝;饿了,两人各一碗9角的阳春面;买了一份5角的礼物送妈妈;最后留了5角,爸爸决定带娇娇走回家。此时,又饥又渴的娇娇不干了,在豫园有生以来第一次和父亲大吵了一架。然后,两人花了3个小时边吵边走回家。回家后,娇娇把家里所有的玻璃器皿都砸烂了。父母俩全傻了,怎么也没想到一个良好的愿望却让他们失去了一个乖巧的女儿。[br][br] 医生评述:家庭教育手段的缺乏促使了儿少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提高。大人应该换位思考一下,工作中如果有人逼你做不喜欢的工作,你的心情是如何的?美好的愿望如果方法不当,很可能成为终身的遗憾。在心理咨询门诊中,有一些很小的孩子为了反抗喝牛奶,就会将整瓶奶倒在妈妈的头顶上。其实,提供营养的食品很多,不喝牛奶有酸奶,不吃面包有米饭,为什么要让孩子如此没有选择性呢?生活和吃东西的道理是一样的,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受教育的同时,也能获得快乐呢?[br][br] (文中患儿名字均为化名)[br][br]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,社会和家庭都需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。[br][br] 本报记者周学忠摄[/p]

版权所有:幼教网  京ICP备10209629号-15

联系电话: 010-51657802 51267892 62017292 传真:010-51267892

地址:北三环安贞桥东蓝宝商务大厦二楼201室(环球贸易中心正对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