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易教网社区登录 | 注册 中考 | 高考 | 奥数 | 英语 | 作文 | 幼教 | 家教  
 
 当前位置:幼教网 >> 教育心得 > 专家观点:神童不能复制 请输入关键字:

专家观点:神童不能复制

http://www.yiyoujiao.com - 发布时间:2010-11-30 - 所在栏目: 教育心得

  神童是客观存在的,他们具备特殊的遗传素质

  笔者:目前,我国又出现了“神童”热,您是如何理解神童的?您认为后天的生长环境对他们会有很大影响吗?

  赵忠心:我专门研究家庭教育二十多年,也一直关注神童问题。这些孩子智力超群、聪明过人、出类拔萃,其智力发展水平,大大超过同龄的孩子。

  神童是客观存在的,我国古籍中早有记载。西汉思想家刘向在他的《新序》中记载“颛顼行年十二,而治天下。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”的神奇事迹。东汉之后,开始有“神童”的称谓。汉代《华阳国志》一书称辞赋家扬雄之子扬乌为“文学神童”。民国年间,有人曾于史籍中搜得中国自先秦至清末的958名神童的实例。

  宋朝金溪的方仲永,他家祖辈没有人接触过文房四宝。可他到四五岁时,却出人意料地能写出非常好的诗来,并且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”。又比如现代,山西夏县有个心算神童叫申克功,11岁时,他能准确心算整数、小数、分数等多位的四则与乘的开方运算题,其速度竟然能超过袖珍电子计算机!而他的父亲只是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一位山区普通兽医,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“速算”,他的老师也并不具备这种专门技能和特长。

  所以,人们发现,家庭生活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,并没有提供足以使“神童”具有那么神奇、令人不可思议的非凡才能的条件。他们之所以那样“神奇”,主要是因为他们具备特殊的遗传素质。什么样的遗传素质呢?至今,人们还没有弄清楚。正如国外一些长期从事这类研究的科学家所说:“儿童的智力早熟,是一种真正的自然之迷。”我国极个别人吹嘘说他已经“揭开了神童之迷”,那不是事实,是在欺骗舆论!

  与其说“神童”是被培养出来的,倒不如说是“被发现的”

  笔者:为什么有的“神童”最后归于平庸?既然“神童”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,那么是否会出现神童世家?

  赵忠心:“神童”往往是某个年龄阶段表现得比较神奇。一般情况下,随着年龄的增长,多数“神童”就会逐渐变得不“神”了,与常人无异。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就是那些被大众传媒“炒”得“烫手”的“神童”,也大都由“神童”回归到了“凡人”堆里,终归没能逃脱“10岁神童,15岁才子,过20岁成庸人”的厄运。

  20年前的韩国神童金雄镐,在国际上知名度极高。1岁时就能演算高等数学微积分,两岁时就会读写2500个汉字,10岁时智商高达210,是常人的两倍还多。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越来越趋于平常,在参加高考时,在2763名录取的名单中,仅位居2420名,属于末等。1990年有报道说,时年27岁的金雄镐,已成为一个极为普通的青年。

  类似的例子很多,这都表明就算原来是“神童”,也不见得都能成“大器”。真是被中国古人说中了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

 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“神童”的成因呢?社会上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:“‘神童’之所以具有超人的智力水平,是教育的结果。”猛一听,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。其实,这仅仅是一种“推理”,并没有什么充分的事实依据。如果这种推理成立的话,家长或教师只要能培养出一个“神童”来,那么他就能培养出第二个、第三个……“神童”来。

  然而,事实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。古今中外的“神童”,绝大多数都有兄弟姐妹,可成为“神童”的,往往是一个家庭里只有他(她)“那一个”,在同一个家庭里,并没有发现所有子女全都成为“神童”的记录,更没有听说过有什么“神童家族”、“神童世家”之类的事实。

  由此,我在这里大胆地提出一个论断:“神童是不能复制的。”与其说“神童”是被培养出来的,倒不如说是“被发现的”。发现之后,采取了一种最适合的教育方法,没有使他倒退。仅此而已。

  如果把办各种“神童班”称之为“圈养”的话,我却主张采取“放养”的模式比较好

  笔者:面对如今很多“培养神童”的“方案”、“计划”、“工程”之类,您有何看法?您认为神童培养怎样更合理?

  赵忠心:可以说,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,时至今日,都鲜有神童教育成功的范例。很多当年的“神童”,大学毕业之后,基本上都混同于普通的大学生,有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成就,还不如一般的学生。

  当年,我们花重金开办科技大学少年班,期望值是很高的,希望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一些新兴学科的带头人,成为知名的科学家。然而,很遗憾,都快30年了,科技大学少年班招收了上千个神奇的孩子,那都是亿万少年儿童中出类拔萃的“精英”。但迄今为止,这些当年的“精英”,在学术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人,与当年开办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初衷相距甚远;据说“大部分”都经了商,在国外定了居。我想,当初主张开办少年班,决不是为了培养商人,如果是为了培养商人,又何必要集中到中国科技大学呢?毕竟我们国家的教育经费还不富余,人才还相当紧缺。因此,现在就说科技大学少年班是成功的,恐怕为时尚早。

  所谓“神童教育”,就是对智力超长的儿童进行教育,也就是特殊的教育,进行与众不同的教育。可以把它看成是因材施教。现在的问题是:施什么样的教?怎么样地施教?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,还在探索过程当中。

  我不大赞成集体的神童教育。我认为,对超常儿童最好是进行个别培养;大批、集体培养,一个班一个班地培养,不见得是最佳模式。因为超常儿童,不仅特别的聪明,而且一般来说个性也特别强。把那些“个性特别强烈”的孩子集中培养,不利于克服他们消极的个性。把超常儿童集中来培养,要承担很大的风险,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,就可能把孩子都给毁掉;而如果把超常儿童当作普通儿童培养,可能不会像神童那样发展得那么快,但是也不会有很大的风险。

  我主张把这些被称之为神童的孩子,跟普通孩子放在一起培养。如果把办各种“神童班”称之为“圈养”的话,我却主张采取“放养”的模式比较好。这样,也许更有利于他们实现社会化的进程,顺利进入社会生活,融入社会群体。

下一篇文章: 让小尾巴变成小帮手

上一篇文章: 走出“反抗期”的误区

版权所有:幼教网  京ICP备10209629号-15

联系电话: 010-51657802 51267892 62017292 传真:010-51267892

地址:北三环安贞桥东蓝宝商务大厦二楼201室(环球贸易中心正对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