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易教网社区登录 | 注册 中考 | 高考 | 奥数 | 英语 | 作文 | 幼教 | 家教  
 
 当前位置:幼教网 >> 家庭教育 > 处处做个有心人 成为称职父母的12个忠告 请输入关键字:

处处做个有心人 成为称职父母的12个忠告

http://www.yiyoujiao.com - 发布时间:2010-12-10 - 所在栏目: 家庭教育

      晚饭和孩子一起看教育频道,节目是关于教育孩子问题的,我就和女儿一起来看,节目里的家长刚把在老家成长起来的儿子接回城里,因为她儿子特别崇拜韩寒,经常用零花钱去买韩寒的画报贴在自己的卧室,母亲很生气,对儿子破口大骂:“我养你不容易,你不疼爱你的父母,你崇拜他有用吗。”最终这位母亲逼着儿子把所有买来的画报给撕掉了。因为孩子赌气,索性离家出走,这时候这位母亲才痛哭说一定要找到孩子,意识到自己也有错,让孩子回来好好跟他说,也许孩子看到了节目,看到了母亲的泪水,警察终于把孩子找到了,母亲和亲戚们这才放了心。刚出去警察的门,这位母亲就开始大骂孩子,拦都拦不住。女儿看到这里嘟哝了一句,“哪有这样的母亲”。上面的生活中会有很多这种例子,从这件事情中我得出自己的感想。分享给各位家长。

  一、责备无济于事。

  我们有个思维定式,总以为孩子做得不好,一定要责备他,才能改进。后来,孩子也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。我就是这样,每次发现自己的毛病,总是深深地责备自己,然后陷入消极情绪的怪圈不能自拔。直到我改掉了行注目礼的毛病,才明白并不需要责备这个环节,寻找解决的路径才是最重要的,而且要不厌其烦地寻找解决策略才行,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,不愁找不到。

  二、量化的进步才能看明白。

  粗心五个和粗心三个,都是粗心。其实改进了百分之四十,但我们常常看不到这巨大的改变。此前,我之所以半途而废,并不是自己没有进步,而是没有恰当的方式来观察到自己的进步,导致信心丧失。所以,我后来改正缺点的时候,都特别注意寻找细微的证据,证明自己在进步。看到进步,就有信心坚持下去。

  三、好习惯养成要21天。

  这是我后来看到的一个理论,以我自己的体会来说,的确很有道理。查看我的备忘本,就会发现,一个毛病的改正,一个新的习惯的养成,还真没有低于21天的,一般都是一两个月。当我们帮孩子改正一个缺点的时候,在策略得当的前提下,还需要耐着性子,等孩子的进步慢慢浮现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四、自我控制感的增强。

  像我这样,一个行注目礼的毛病,从小学带到大学,不光影响效率,还严重影响自信心。总觉得自己像一部没有刹车的汽车,就算往沟里开,也得听天由命。这种无力感还会不断地蔓延,对自己的任何缺点都感到无能为力。自从改了行注目礼的毛病,真切地感到自我控制感在增强,对新发现的缺点也不再惧怕。

  称职的父母并不是天生的,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,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。

  1、你是孩子的“克隆”对象

 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,言传身教。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,模仿性强,父母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,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。对于0—3岁的婴幼儿而言,这种影m向尤为重要。因为人的个性和主要优缺点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。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。因此,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,包括说话的语调、动作、走路姿态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。所以有人说,孩于是父母的镜子。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‘生活自由散浸,甚至行为不轨,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。

  2、别老是“人家孩子怎么、怎么的”

 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,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。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。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,父母采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,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。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,效果肯定不好。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,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,活泼好动;有的则性格内向,偏于肠腆、安静。因此,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。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,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,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、所为及其心理需要。在家教过程中,父母千万不要用”人家孩子怎么的“来衡量自己的孩子,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。

  3、孩子一样有自尊心

  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,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,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。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,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其自信心、自尊心的发展,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。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,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,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。因此,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,保护并培养其自萄心。在生活、中,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,及时肯定和鼓励。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,不责备,不讽刺,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

  4、从小教起,从小改了

  0—3岁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和最基础的时期,此时可塑性大,培养良好的品德及性格最易取得成效。同样,若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,纠正也最容易。但是,如果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,难度就大得多[当前,有些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的许多问题,都是由于幼儿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。

  5、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

 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,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,会使孩子感到高兴,以后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,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。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,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,这就称之为负强化。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,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。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,父母甚为着急,希望孩子改掉,逢人便说:“这孩子只吃鱼、肉、蛋,蔬菜不沾边……这可怎么办呢?”其实,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,更会加剧他的缺点。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,往往是父母惯用负强化所致。

  6、决不为孩子护短

 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,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。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子,往往很不高兴。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,也是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为孩子隐瞒。有的父母还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脱、辩解,甚至指责别人。其实,这不是爱护孩子的正确做法。一则由于父母护短,孩子会有恃无恐,变本加厉。二则别人不再反映情况,不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。但是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,总会表现出来。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,将来铸成大错,父母会悔之莫及。

  7、不用暴力“征服”孩子

  有些父母认为”不打不成才“’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,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。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,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,有损其身心健康,并可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。二则孩子因为慑于暴力,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,久而久之,容易养成说谎话、不诚实的恶习。三则孩子的模仿力强,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纳人。所以,父母采用高压手段来“征服“孩子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。

  8、不把电视当成“保姆”

  现在,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为图省事,把电视当成孩子的全日制“保姆”,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。一则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,会直接妨碍亲子间的语言和感情交流,也不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。二则成天让孩子看电视,势必减少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,对视力也有不良影响。三则看电视所需要的是被动注意力,若看得太多,不利于发展认真学习的主动注意力,以致学习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,做事易于出现疲劳。因此,孩子看电视要有选择,时间不宜太长,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,别让孩子成为自己的“陪看”。

版权所有:幼教网  京ICP备10209629号-15

联系电话: 010-51657802 51267892 62017292 传真:010-51267892

地址:北三环安贞桥东蓝宝商务大厦二楼201室(环球贸易中心正对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