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庭智育”培育良好习惯
http://www.yiyoujiao.com - 发布时间:2009-07-23 - 所在栏目:
家庭教育
[p] 智育的任务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、技能,并开发其智力。学校智育的内容就是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。而家庭智育并不等同于学校智育,它作为学校智育的基础和补充,与学校智育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。[/p]
[p] 一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[/p]
[p]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,成功的向导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兴趣是一种个性倾向。当孩子还不懂得社会责任感时,兴趣就是学习的重要动力,这是任何权威力量都替代不了的主动的、自觉的力量,是孩子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。前苏联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:“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,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。”因此,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。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:第一,激发学习兴趣。尤其是对刚入学的孩子,家长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,在老师新授过的基础上,编些谜语,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,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孩子们猜测解答,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。第二,引导、发展学习兴趣。家长千万不可压制孩子的非学习兴趣,而应想方设法把这种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。第三,拓宽兴趣的范围,并逐步建立中心兴趣,使兴趣逐渐趋向稳定。人的兴趣应该是广泛的,因为世界的知识是互相联系的。有人评价《红楼梦》时,说曹雪芹在写大观园的建筑时,表现出他是精通建筑学的建筑家;在写大观园的花草树木时,又象颇有研究的植物家;在给病人开药房时,又是个高明的医生。可见只有具备广泛兴趣的人,才能在各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。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孩子什么都钻,什么都精。而应把广泛的兴趣和中心兴趣结合起来,并逐渐使中心兴趣趋向稳定。因为在广泛的兴趣基础上决定的中心兴趣才是最优秀的兴趣品质。[/p]
[p] 二、开发孩子的智力[/p]
[p] 我们不仅要给孩子知识的金子,更要给孩子获得和运用知识的“点石成金”之术——智力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开发智力,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:一是加强对孩子心智操作技能的训练。如注意力、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思维力、想象力等方面的训练。二是加强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,如坚强的意志、广泛的兴趣、顽强的性格等。因此家长在帮助、辅导孩子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,一定要有意识、有计划地发展孩子的智力,配合学校进行“授之以渔”而不是“授之以鱼”的教育,使孩子终生受益。[/p]
[p] 三、培养和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[/p]
[p] 这是家庭智育十分重要的任务和内容。家庭智育可以不传授知识,但不可以不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。所谓习惯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动力定型。人们常说“习惯成自然”也就是动力定型的形成。习惯必须从小养成。无数事实证明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重要性不亚于培养和发展智力。在小学读书的孩子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?主要是养成“专心听讲”、“认真读书”、“认真细致、独立完成作业”的良好习惯。家长千万不能认为这些习惯的培养、训练是学校老师的事,应该明白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除了在学校里、在课堂上需要老师的培养和训练,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,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督促、要求孩子。[/p]
[p] “专心听讲”就是要求孩子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静静地倾听到别人讲话,边听边想。例: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,你得仔细观察你的孩子是否在专心听讲。在讲之前,你就要向孩子提出要求,要他边听边想。讲完后可问问他听了之后增进了哪些知识,懂得了什么道理。当孩子在家听广播时,你得留心他专心的程度。听完之后可让他说说:刚才听了哪方面内容,从中得到点什么启示等。平时,当你让孩子去做某一件事,在你交代了任务后,可问问他:要完成什么任务,准备怎样去完成。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是否听清楚了,是否边听边思考。这都是在陪养孩子倾听到别人讲话的习惯。如果能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和训练孩子,就能形成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。[/p]
[p] “认真细致、独立完成作业”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基本的要求,也就是要求孩子作业时专心致志、独立思考、一丝不苟。可是在这方面家长往往忽视。据调查有80%以上的孩子缺乏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。具体表现在:有些孩子放学后要玩到天黑才回家做功课;有些孩子做作业时要家长陪在旁边,遇到稍要动动脑筋再做的习题、造句等,就由家长代为分析、思考、解答;有些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玩;或者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;或者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广播。本来一刻钟或半小时可完成的作业,他们一小时都做不完……以上种种,除了学校教师要加强督促教育,严格训练外,家长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,及时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,严格要求孩子改正缺点,培养和训练良好的作业习惯。如果孩子作业中遇到困难,家长应引导启发他们自己解决。以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[/p]
[p] 俗话说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”。这里的规矩就是我们说的习惯。因此,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,使他们健康地成长。[br]
[/p] 下一篇文章: 积极暗示给孩子“正面”影响
上一篇文章: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?